时间:2022-11-16 来源: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,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,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。最近,在果冻天美精东蜜桃,一项关于气凝胶的制备技术实现突破,一举打破国外企业长年垄断,这一被誉为“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”,将真正实现国产化低成本制备。
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洪亚飞:“我手里的小瓶子里装的就是气凝胶的原材料,它是呈粉末状的,而这一块长方形的材料,是由它制作而成的复合材料,我们来和武汉先进院的研发人员来共同做一个实验,他将用高达1000度温度的喷枪对它进行灼烧,我会将手放在这一背面,我们来看一下它的温度情况。我的左手已经感受到非常高的温度了,但是我的右手背面丝毫感受不到温度在上升,一直保持着是常温的状态。”
正因为具备如此隔热效果,比棉花还要轻的气凝胶,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、建筑、石油化工等领域。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它可以成为动力电池热管理的“关键元素”,对电池组起到绝缘、阻燃、隔热效果。但目前广泛应用的二氧化硅气凝胶,却一直被国外垄断。
武汉先进院电子信息材料研发中心副主任、高级工程师陈海平:“我们对于这款材料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,但是被别人‘卡脖子’专利的壁垒,是我们没有办法突破的,所以我们想的是另辟蹊径,都绕开他这个专利来开发我们这个材料。”
如何另辟蹊径,武汉先进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上齐发力,打破国际上通用的超临界干燥制备工艺,尝试产线建设投资更少、效率更高的常压干燥制备工艺。
武汉先进院电子信息材料研发中心副主任、高级工程师陈海平:“我们团队有博士研究机理,然后有应用团队,有非常丰富的应用经验的工程人员,我们用了两年,形成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的体系。”
得益于这一原创性科技攻关,目前,二氧化硅气凝胶正在建设产业化产线,预计2023年完成产线搭建并进行产品推广。同时,着力于不断延伸这一技术,研发人员将自主研发特种气凝胶等材料。
武汉先进院研发工程师张鑫:“把它作为一个添加的材料,更多地和其他材料进行复合,去拓展它的应用范围和性能,把各种性能都突出地发挥出来,所以这一块也是我们攻关的重点。”
来源:湖北卫视